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车评

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车企澳洲逆势走高
分享到:

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车企澳洲逆势走高

作者:邵青 《澳洲汽车杂志》

2020在一地鸡毛中匆匆走过了三个季度,眼看年关已近,回望今年的澳洲车市,至少于我而言,有这样两个可以立时现于脑海的印象。一是主流品牌大幅涨价,二是中国品牌集体井喷。

事实上中国产新车在本地市场稳步攀升已有一段时间,但本月MG史无前例地跃升至品牌第13位,或许已经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质变,即从之前无足轻重纯粹以配角面貌示人的二三线次级品牌逐渐步入一线主流品牌之列。不难想象,在目前低迷大势显然仍将延续相当时间的情况下,MG进一步升至品牌前十都完全可能,但若想真正稳定地停留在一线主流行列中,并非一日之功。

Generated by pixel @ 2020-10-05T22:52:48.563296

纵观澳洲车市,细品以MG为代表的这一波国货井喷行情,其实并不难理解。内因自是产品本身近年得到长足发展,与传统大厂的距离大幅缩小,特别是质量稳定性有了大幅提振。而今年突如其来的这场大瘟疫,从外部环境上为中国车企带来了决定性的助推作用。宏观经济萎靡,失业率扶摇直上,消费信心极度不振,为以低价作为首要卖点的MG们提供了舞台,而TOYOTA、MAZDA、VW等一众一线大厂不约而同的涨价则进一步增加了中国车对于主流消费群体的吸引力。由此,内外因共同作用,成就了中国车乘风破浪的暴涨。本月MG的销量涨幅(相对去年同期)达到86.1%,几乎翻倍,而LDV、HAVAL、GREAT WALL也都逆势大涨。要知道,本月澳洲车市的整体变化是-21.8%,相较之下可谓形同天壤。

笔者曾经撰文分析中国车企在澳洲当以KIA作为前行的标杆和学习模板,但事到如今,早已挤入一线主流行列的KIA也已经加入了不断涨价的行情之中。当然,以KIA目前的规模,它或许有这个底气和信心。但需要注意的是,澳洲市场就这么大,以当下的宏观经济环境,消费能力短期内或许有一定的不规律性,但长线看肯定好不了。很多朋友反映近期买车基本讲不了价,车行方面牛气十足,貌似已经进入一种绝对的卖方市场,由此进一步导致二手车价格显著攀升。这都是事实,但笔者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这种局面是不具有任何层面的可持续性的。很简单,市场行情,或者说价格走势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一旦厂方供货以及物流恢复常态,缺货现象得到缓解,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消费能力及消费信心的持续低下,车价自会回归正常,而且会不断下探。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酝酿和消化,所以不急的朋友大可以静下心等一等,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当口高位入市。

这里不妨多说几句,对于这波遍布几乎所有主流大厂的涨价潮,有些属于货真价实有真东西,有些则是典型的浑水摸鱼趁乱渔利。以TOYOTA为例,在更换TNGA平台之后,其下线新车基本上有一个算一个,相对旧款也就是一个名字还有此前的痕迹,其他所有元素则是脱胎换骨完全不搭界的另一个层级的产品了,像现款COROLLA、CAMRY、RAV 4这样华人朋友耳熟能详的车型,它们的底盘构架以及由此带来的驾驶体验,完全是一种非常德国化的高端呈现。对于此类产品,即便涨价,我认为也是物有所值情理使然。相反,主流品牌中的VW、MAZDA、SUBARU等等,至少在它们的部分车型上,其涨价行为显然具有不同程度的浑水摸鱼之嫌。像MAZDA,第一代SKYACTIV的那套技术至今还在广泛应用于其几乎所有车型,那么涨价(即便将汇率波动因素考量进来)就明显不太厚道。包括HYUNDAI近期刚刚发布的2021小改款I30,其涨幅可谓骇人听闻。

主流大厂纷纷涨价的现象一方面推动MG等中国货销量大幅上扬,同时对于豪华车领域也有变相的助推作用。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CX-5和RAV 4动辄都要五万上下,那为什么不考虑XC40、X1,或者XC60?如果马三都要三万五甚至四万,那就更没有理由不考虑A3或者A级了。

当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永远是适用的,当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同时供求关系的平衡被打破,相应的市场杠杆自然而然地便会“现身”,价格便会回落。所以还是那句话,如今抱怨车价离谱的朋友,放宽心,握紧你手中的现金,那些车行销售求着你买车的日子一定不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