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车企付费订阅:割韭新招还是消费新潮
分享到:

车企付费订阅:割韭新招还是消费新潮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进步,汽车也由机械驱动的硬件向智能化集成化转变,车辆选配订阅功能也随之兴起,缤纷多样的功能让消费者顾虑重重。此前宝马在海外市场宣布提供按月订阅硬件功能的服务引起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其中反对的意见更是占了多数。那么付费订阅能让消费者获利还是让汽车厂商们进一步转嫁成本呢?随着智能化的进步,车企会打开车载订阅服务的“潘多拉魔盒”吗?

付费订阅VS选装:傻傻分不清?

在对订阅服务深入“批判”前,我们先聊聊订阅服务和选装的区别。选装服务指的是消费者在购车前确定好自己想要的硬件配置,下单后由厂家生产满足需求的车型,付费类型为单次买断制,车主可随意使用。至于订阅则是软件/硬件层面已经集成服务,但需要用户按时间付费才能开启。一旦付费中断,服务即刻失效。

宝马:全自费

付费订阅在PC端/手机端已经稀松平常,但对汽车来说似乎还是个新鲜事物。从宝马公布的具体收费细则来看,方向盘加热的订阅价格为1个月10美元,每年92美元,3年161美元,永久使用222美元。座椅加热,用户可以选择试用1个月、订阅1个月18美元、1年176美元、3年283美元或永久使用406美元。

其他高级订阅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和智能远光灯等。目前宝马仅在韩国、英国、德国、南非和新西兰等部分地区提供这些订阅服务。此前宝马还曾试图让用户为苹果CarPlay和Android Auto每年支付80美元,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网友们怎么说?

面对宝马的“不合理行为”,很多外国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在上方的截图中,其给出了相对严肃的批判观点。他表示目前车辆的总价格已经包括座椅和加热硬件的价格。如果再为座椅加热服务付费,那么消费者相当于花了更多的钱来购买相同的服务。考虑到宝马作为体量巨大的车企,由于大量订货,其获取的座椅加热组件本身就有很优惠的价格,这样下来宝马会更赚钱,消费者的用车成本更高。

这位名叫“Mayed”的网友则表示,车辆出厂时已经将硬件和功能都包括在内,仅用软件进行限制将激发黑客和破解机构等灰色领域的发展。

喷子的数量也不少,“Ultra Brandon”表示,不要购买这个服务。提供这些付费服务的品牌以后会因此而被“屠杀”的。那些言辞更加激烈的喷子在此就不一一展示了,但评论区的大部分网友显然都表示了类似的反对态度。

当然段子手数量更多,一些网友开始给订阅服务“整活”:

[试着在安全带订阅服务失效前把我的宝马开回家]

[即将发生:想要打开车门?请为此支付每月35.95美元的订阅费用。当然我们还有限时的“操作者礼包”可供选择,其中包含开门、点火和刹车服务,仅需65.95美元每月喔!]

看来无论地区和国家,消费者都对车企上线订阅服务的行为表示反对,更深层次的担忧还包括订阅服务的无限蔓延导致购车/养车成本的持续增加:万一以后就连上车启动这样的操作都需要付费了该怎么办?

个性化需求导致订阅服务泛滥?

在大趋势下,车载软件、芯片、算力等变得愈发越发重要,其地位有望超越传统汽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软件能力成为车企打造差异化竞争和用户体验的关键,高度电气化、集成化、智能化以及网联化是汽车迭代的下一个目标,仿佛变成了一个大号“手机”。为了满足车主的个性化需求,车辆本身也不仅仅是个通勤工具,它还要满足自己的独特需求,例如交互、高阶辅助驾驶等功能就是这样的体现。

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在软件方面拥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并及时“进化”,车企势必要付出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来不断迭代并开发新的软件功能,这些成本就通过付费订阅服务的形式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付费订阅服务的市场有多大?

付费订阅玩得最出彩的当然不是宝马这样的传统厂商,而是造车新势力们。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的“创新者”,在启动初期就开启了“预埋硬件+付费解锁软件”的模式。自2016年10月起,特斯拉出厂的车型都预埋了Autopilot 2.5硬件,而对应的软件则需要用户去选择购买。

其中FSD全自动驾驶套件随着功能不断增多,单价也越来越高,2019年5月从5000美元涨到6000美元,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涨到8000美元;至此目前国内FSD的选配价格也从此前的5.6万上涨到了6.4万元人民币。

特斯拉随后也发售了后排加热开通、加速提升、辅助驾驶功能扩展、电池容量解锁等一系列服务层面的收费,也开始尝试限时交费使用等新的商业模式。这一系列的订阅收入在2021年就占其总营收的7.06%,不仅如此,特斯拉在软件上的收入登顶全球所有车企软件收入榜,累计收入达12.6亿美元。

看到特斯拉一家独大,众多车企可坐不住了,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NIO Piliot精选包”定价为1.5万元,包含了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等部分常用功能;而NIO Pilot全配包定价为3.9万元,新增领航辅助NOP、道路识别识别、转向灯控制变道等功能;而HUD增强平视显示系统、方向盘加热、NOMI Mate 2.0等等都需要付费才能搭载。此前奔驰推出的付费订阅服务同样引来了不少争议。

根据奔驰官方的描述,用户花4998元可以开启EQS入门车型后轮转向功能(1年)。开通该功能后,后轮主动转向角度可由4.5度升级到10度,如此可缩短转弯直径到10.9米,方便在狭窄道路的掉头转弯等,而EQS其他版本车型则标配后轮主动转向10度的功能。不过同样的订阅服务,在德国的价格为489欧元/年(约合人民币3377元)。虽说有能力购买奔驰EQS(配置|询价)的人可能不会在意中间的价格差,但国内国外区分对待势必会让一部分车主心生不满情绪。

要知道虽然新车都是由各大主机厂生产,但绝大部分零部件不是自己造出来的,而是向供应商采购再装车。如果全系车型都采用一套零件,采购的数量越多,单价自然越低。主机厂方面也就不需要为不同车型零件设计不同的模具,因此整车制造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现在电动车所用的新平台,智能化程度远超燃油车时代,用软件来锁住某个功能来区分高低配可以说是完全没难度。

车载订阅服务是否安全?

对日渐丰富的订阅服务,我们的担忧也随之越来越多。未来如果涉及到安全问题的核心功能也采用订阅制方式就更离谱了,万一用户忘记续费或是预扣款账户上没有钱了,服务是否会立即终止,产生的事故由谁担责任呢?以上文的EQS后轮转向为例,10.9米的转向半径与紧凑型车相仿。一旦服务取消,而车主依旧按照原先的驾驶习惯停车入位,发生剐蹭的概率可是不小,这其中可就有了不少“扯皮”的空间。

当然来自其他方面的担忧也不少,大量的订阅服务还会带来破解业务的产生,有专门的机构会以此来盈利。关于特斯拉汽车软件被破解的新闻层出不穷,而上文提到的宝马付费开通苹果CarPlay的业务就被黑客轻松破解。先不说如此破解车载系统带来的安全隐患,而且如果用户采用了这套 “ 破解 ” 方案,也意味着车主将失去官方的售后和质保,这样一来依旧得不偿失。

写在最后:

随着车辆智能化的普及,车载订阅服务会跟手机/PC端一样稀松平常。虽然一开始会受到不少消费者抵制,不过从手机端的经验来看,似乎订阅制将逐渐被人们接受。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以后我们购买的新车会有更多的配置以订阅方式提供,要学会根据自己的用车需求去做加减法。例如生活在海南省的车主显然就比生活在我国东北的车主更需要座椅通风这项配置,至于座椅加热则是后者的刚需。

对于车企和行业而言,订阅服务像一把双刃剑,在增加新的收入来源的的同时也存在风险,例如硬件集成功能不开启但被破解,这些灰色地带的蔓延也会使车企的利益蒙受损失。在摊平软硬件开发成本的同时,我们也呼吁车企可以“一碗水端平”,做到国内外订阅服务尽量同价,同时对安全性配置不提供订阅服务或提供一次性买断式服务,确保消费者的驾车安全。当然,更丰富的个性化选择配置能让车企控制成本,当然也让消费者在合适的预算里尽可能选到最满意的车型,达到双赢的局面。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对车载订阅服务进行法律法规层面的监管,只要使用得当,车载订阅服务开启的不会是潘多拉魔盒,而是个性化定制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