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行业新闻

中国车企在“新能源孤岛”——澳大利亚

中国车企在“新能源孤岛”——澳大利亚
分享到:

中国车企在“新能源孤岛”——澳大利亚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故事,已经讲了数年。

如今,足迹遍布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的中国车企,开始将目光投向曾经让特斯拉都望而却步的“新能源孤岛”——澳大利亚。

据英国《卫报》报道,中国正迅速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新车来源国之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在澳大利亚市场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比亚迪、上汽名爵、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均已布局了澳洲市场。2022年,比亚迪和上汽名爵也入选了澳洲新能源车畅销榜。

就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而言,“一骑绝尘”的特斯拉拥有绝对优势,韩国现代、日本马自达和三菱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除了比亚迪、上汽名爵、吉利,以及长城外,其他品牌的存在感依旧较低。

在中国新能源车企寻找“新蓝海”的当下,澳大利亚真的有机会吗?中国车企应如何布局澳洲市场?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新能源车出海,为何“驶向”澳洲?

曾几何时,澳大利亚是新能源车企视线之外的市场。2020年,欧盟国家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在10%左右,同样身为“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新能源车销量仅占该国新车销量的0.7%。

当新能源车浪潮席卷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拥抱新能源、向企业敞开大门时,澳大利亚对此却显得“漠不关心”。 不仅政府没有为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提供足够的政策补贴,在澳政府2020年发布的《技术投资路线图》中,对于混合动力车、动力车,以及动力电池的未来发展,也仅用了“仍需观望”一笔带过。

然而另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出口大国,澳大利亚所面临的环保压力十分大,是经合组织国家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加拿大。这点也让澳大利亚政府饱受国际指责。在大趋势和环保压力的影响下,澳洲政府也开始正视节能减排,推动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

这些压力也推动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联邦政府计划通过2.5亿澳元的未来燃料基金(Future Fuels Fund)向大约5万个家庭提供新能源车充电基础设施,并为1000座公共充电站提供资金。预计到2040年,澳大利亚将建立大约35万个共享充电站。同时,工党也计划对电动汽车免征5%的进口关税。

此外,澳各州政府开始陆续推出优惠补贴政策,促进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具体来看,在首都领地地区(介于墨尔本和悉尼之间,围绕堪培拉市),消费者新购置电动汽车可免征印花税;在维多利亚州,购置价格低于6.8万澳元的新能源车可获得3000澳元补贴;在新南威尔士州,前2.5万辆电动汽车的购买者,每辆车同样可以收到3000澳元的退税,当然汽车的价格也不能超过6.8万澳元。此外,昆士兰州、南澳州等地区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从消费侧来看,随着澳大利亚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加之政府层面出台的政策,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购买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据联邦汽车工业商会(FCAI)公布的数据,2022年共售出超过3.3万辆新能源车,相较于2021年的1.7万余辆呈倍数增长。此外,根据澳洲咨询机构“电动汽车委员会”去年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澳洲消费者表示,如果政府补贴政策不变,在购买下一辆车时愿意选择更加环保的新能源车。

再从发展环境来看,澳洲市场至今仍有较大的生存空间。由于新能源车行业在澳大利亚起步较晚,且政府层面的补贴力度不足、基础建设仍有待完善,时至今日,新能源车在该市场的普及度依旧无法与中国、欧盟,甚至是东南亚等市场相比。据联邦汽车工业商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澳大利亚新出售汽车中,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仅在3%左右。而在碳中和目标下,澳大利亚政府已提出在2030年之前要让17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基于此,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洲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综上所述,逐步完善的发展环境和利好政策、不断上升的消费需求,以及较大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了中国新能源车企驶入澳洲市场的重要引擎。

中国新能源车,需“入澳有方”

“不论是休息日野餐,还是平时出门,我的车经常会被当地人围观,大家都想知道我开的是什么车。”这是一位澳洲华人车主在接受采访时的感叹,而他的爱车是长城哈弗。

继美系、德系、日系、韩系车之后,来自中国的车企们也开始“抢滩”澳洲市场。在过去5年,中国汽车销量从2017年的不到5000辆到2022年的12余万辆。澳大利亚“电动汽车委员会”首席执行官 Behyad Jafari 也表示,澳大利亚人越来越愿意购买中国制造的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

惊人的涨势背后,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性价比、服务等多个层面的精心布局。当澳洲走入新能源时代,中国车企们应该如何布局澳洲市场?

发挥产品优势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车身设计、智能化、功能性方面,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上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首先是车身设计方面,如今的中国汽车品牌早已摒弃了“四个轮子+两排沙发”、“能上路就行”的造车理念。无论是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传统车企,还是“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在打造环节,都会从汽车外观、内饰的美观度、人性化,以及座椅的舒适度等多个层面精心打磨。

而作为新能源车的重要部件,电池技术也是如今中国车企突出重围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国的电池、电机、电控大都是我们的企业自主研发的,产业化布局非常齐备。其中,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就是电池技术,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为代表的中国电池制造商们强势崛起,全球动力电池销售前十的企业中,超过半数的企业来自中国。

“性价比”一直是中国企业的优势所在,这点在新能源车行业同样也有体现。在澳洲市场,入门级(3-6万澳元价格区间)的产品选择很少,其他进口品牌的新能源车价格普遍较高,产品溢价情况严重。例如,特斯拉中最具“性价比”的 Model 3 在澳洲售价达到6.7万澳元,相同等级的比亚迪元Plus的价格区间在4.5-4.7万澳元。而新能源汽车对于澳洲市场来说,仍旧算是“新型物种”,大部分澳洲消费者在初次购买时,基于几乎相同等级的车款,还是会倾向于更具价格优势的一方。这一点对于布局澳洲的中国车企来说正是机遇所在。因此,中国车企应该以高性价比抓住市场缺口。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首先,对准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和偏好尤为关键。在热爱大自然、冲浪和远途旅行的澳大利亚,空间大、动力足且能够连接拖车、装下冲浪设备的 SUV 和皮卡随处可见。不过,近几年,紧凑车型也成为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居民的心头好。因此,在出海时,中国车企们也应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来多矩阵布局。

其次,是汽车价格区间的多元化。虽然具有“高性价比”的入门级新能源汽车车款能够帮助中国车企们快速打开澳洲市场,但如果只是一味追求“低价”,会有导致澳洲消费者将中国汽车品牌与“廉价产品”划等号的风险,从而失去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也不利于中国车企树立品牌形象。因此,中国车企们也应该如布局欧洲市场一样,打造高端车型,满足不同收入阶层新能源车消费者的需求。

第三,油电混合也是可选项。对于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的传统车企来说,在澳洲,油电混合车型也是可选项。如上文所述,由于当下新能源车购买、使用政策还不是很完备,充电桩也不是很普及,加之部分澳洲消费者仍旧十分在意“汽车动力”,因此油电混合汽车在澳洲的接受度颇高,联邦汽车工业商会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混合动力车的销售达8500多辆,几乎是纯电动车的两倍。

最后,车企应提供更多新服务模式。服务层面,除了线上与线下选车、试车、整车质保、道路救援等标准化的服务外,中国车企还应“多动脑筋”,探索更具人性化、更利于自身发展的服务模式。例如,在市场普及度不高、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了解不足的澳大利亚,中国车企可以提供“以租代售”的服务,让消费者先用较低的费用进行体验,对产品建立信任感。同时,在充电环节,由于新能源汽车“慢充”(更保护电池)的时间较长,为了方便消费者出行,中国车企们还应布局换电站为车主们提供“换电服务” 。

中国车企澳洲“掘金”,道阻且长

在中国车企出海的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既要面对来自同行的竞争,不同市场的发展环境、政策法规等方面同样会带来压力。当中国新能源车企们远赴澳洲,又会面临怎样的考验?

首先,是来自技术层面的挑战。尽管经过多年的探索、迭代升级,中国新能源车整体质量相较于几年前有了质的飞跃,但与行业顶尖水准仍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在最核心的电池技术方面,虽然电池续航能力有所提升,但中国新能源车当下普遍面临动力电池寿命短、环境适应能力差等技术性问题。当遇到严寒、酷暑等极端天气时,电池就会出现电量损耗快、无法充满电等问题。

而技术壁垒会直接反映到产品的质量和使用体验上。澳洲虽然几乎没有极寒天气,但夏天却十分炎热。如果面对高温时,电池便无法正常工作,会直接降低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信赖。

其次,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有多种方式,而不同的出海路径也会伴随各种挑战。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是中国车企目前常用的落地方式。但这种途径不仅会被经销商分掉一杯羹,也不利于品牌的打造,经销商的服务能力同样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不愿被经销商“拿捏”的车企则会选择自己在当地搭建销售、服务网络。而面对陌生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成本,在给企业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本地化”的问题。

第三,和多数发达国家一样,澳洲的汽车准入门槛高。

其一是严苛且复杂的标准法规。澳大利亚的汽车基本靠进口,与之相匹配的是严苛的市场准入标准法规。总体而言,澳大利亚对其汽车技术法规的实施采取产品型式批准制度,过程十分复杂。

其二是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引导政策有限。正如上文所说,澳洲作为矿产资源丰富的市场,政府曾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格外不友好”。尽管近几年开始布局新能源车市场,且政府也制定了“2050年实现零排放”的目标。但对比其他国家大刀阔斧的改革,澳政府的步伐徐徐。不仅政府补贴政策力度有限,一些州的法律也不利于新能源车发展。在维多利亚州,新能源车司机要支付每公里2-2.5分的道路使用费,这也就意味着每位新能源车车主平均每年要支付数百澳元的费用,从而导致澳政府所提供的汽车补贴会在几年内被各种费用抵消。

最后,中国品牌力仍旧不足。由于中国汽车出海起步较晚,车企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竞争力仍显不足。虽然澳洲汽车市场的品牌壁垒并不似欧洲那样高,当地消费者对于进口车持开放态度。但根据2022年新能源车畅销榜单来看,特斯拉仍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现代、马自达、三菱这些从燃油车时代就开始积累人缘的汽车品牌。而就中国新能源车企而言,截至目前,除比亚迪和上汽名爵具备较高知名度和口碑外,其他品牌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

但征程已经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足迹也将遍布更多的市场。面对不断升温的澳大利亚,中国车企应当在发挥自己优势、直面挑战的同时,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趋势和机遇,这样才能走得扎实、走得长远。

“黄西有梗脱口秀”  澳纽巡演

“黄西有梗脱口秀”  澳纽巡演
分享到:

“黄西有梗脱口秀”  澳纽巡演

本次“黄西有梗脱口秀”澳纽华语巡回演出,将为大洋洲的观众呈现黄西一贯以来吸引国内外的脱口秀风格和特色:“有生活底气、有着场景感与充满共鸣的包袱,笑中带泪,意犹未尽”。此次澳纽巡演共计演出8场爆梗不断的演出涵盖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多个城市。届时,观众们将有机会在现场感受到黄西的幽默风采,以及他独特的表演风格。

不论你来自何方,原汁原味的黄氏幽默,将让你零距离感受脱口秀的魅力!本次更是邀请澳洲本土喜剧人参与演出(就有可能是你哦!)一起玩段子。

折扣优惠

输入折扣码:LEGEND

优惠:5%OFF

购票链接:https://www.eventbrite.com.au/e/618865462257?aff=eand

演出信息

时间:6月22日 7pm

地点:17 Graham Street, South Brisbane, QLD 4101

“黄西”脱口秀

不止于喜剧

黄西登上美国脱口秀节目《深夜秀》

*并创下该节目收视记录

在脱口秀中获得成功的黄西,深知观众想要的不仅仅只有毫无意义的爆笑段子,更需要好笑背后有价值观的表达。

黄西登上美国脱口秀节目 《艾伦秀》

经过不断摸索和思考,黄西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内敛但不失幽默和内涵的表演风格。独特的语言节奏、思考方式和留白是他的特色。

除了捧腹大笑以外,黄西还致力于让观众接受到有层次的幽默,有价值的信息和有内涵的愉悦。

当然我国脱口秀行业近几年突飞猛进,出现了更多的优秀脱口秀演员,例如像呼兰、杨笠等这类演员,他们也在传递更有深度与价值观的表达,喜欢他们的粉丝朋友一定不要错过黄西脱口秀哦!

脱口秀“在天之灵”

黄西是谁?

脱口秀的忠实爱好者们,一定知道这位殿堂级大师,他身上的标签个个都是传奇,他就是黄西。

黄西曾是一位中国科学院的超级学霸、科研工作者,从实验室里的一名生化博士,到成功打入美国主流脱口秀表演舞台,他付出了莫大的勇气和坚持。

2002年

黄西登台表演美式单口相声

2003年

黄西参加波士顿国际喜剧节并进入决赛

2009年

黄西被邀请到美国节目《大卫·莱特曼秀》上表演脱口秀并一炮而红

2010年

黄西在美国记者年会上领衔表演,面对面调侃了拜登

2011年

黄西出版个人自传《黄瓜的黄,西瓜的西》

2013年

黄西担任《是真的吗?》节目主持人

2015年

黄西开启全国个人脱口秀巡演

2017年

黄西担任《CSM中国职业脱口秀大赛》评委

理工男也可以很幽默!自2002年登台表演美式脱口相声,这已经是黄西表演脱口秀的第19个年头,他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黄氏幽默”,让观众笑中带泪、意犹未尽,也成为了无数脱口秀演员的启蒙者。

RAV4奪2022年全球銷售冠軍!暢銷Top10半數豐田

RAV4奪2022年全球銷售冠軍!暢銷Top10半數豐田
分享到:

RAV4奪2022年全球銷售冠軍!暢銷Top10半數豐田

网络文摘

根據知名汽車市調公司JATO Dynamics所統計,2022年全球新車銷量前10名,就包含了5款豐田車!

JATO Dynamics公布了2022年度全球新車銷售數據,全球總銷量達7940萬輛,相較於2021年的8067萬輛略有1.57%的跌幅,仍以SUV車款最為暢銷,占總銷量42%,房車以20%居次,掀背車款則以16%占比緊追其後。

若以市場來區分,中國、北美和歐洲為新車銷售三大市場,合併貢獻69%的全球銷量。不過印度、中東、東南亞和非洲等新興市場亦表現不俗,一同繳出全球24%的銷售份額。

而全球市場中,賣出101.6萬輛的豐田RAV4是最暢銷的車款,也是唯一年銷量破百萬門檻者,北美市場是最大客群,去年約43%的RAV4於當地售出,中國則貢獻了33%的銷售量。

在國內也相當熱賣的本田CR-V和日產Sentra,則分別拿下全球第四名和第七名的成績。來勢洶洶的電動車廠特斯拉,則以Model Y和Model 3打進榜內,取得第三名和第十名的表現。

同樣入榜的豐田車款,還包含Corolla房車、Camry、Hilux和Corolla Cross,共五款產品擠進Top10,讓豐田堪稱去年度新車市場最大贏家,平均每賣8輛車就有一款「牛頭牌」,也幫豐田繼續蟬聯全球最暢銷車廠。

報告並指出,由於中國市佔率成長,讓豐田保住了冠軍頭銜;福斯集團雖登上車廠排名亞軍,但年銷量其實下跌了一成左右。在印度、南韓及歐美市場表現不俗的現代集團,則趁勢搶進第三,至於Stellantis集團和GM集團則分別以第四和第五名次作收。

上海车展虚假繁荣,车企陷入战略误区?

上海车展虚假繁荣,车企陷入战略误区?
分享到:

上海车展虚假繁荣,车企陷入战略误区?

经过疫情三年的沉寂,重启的上海车展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一方面是时隔两年的行业大聚会,更重要的是经过三年的发展,电动化给汽车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次展出的车型中,超2/3是新能源,占据C位的都是中国品牌;表面来看,各大新能源品牌一片热闹,甚至吸引到海外车企高管自发驻足参观。

但热闹有余,里斯看到的实则是虚假繁荣,大部分车企已陷入战略误区,品牌失败已开始倒计时。


比亚迪:令人仰望,但需警醒

从领先时代的刀片电池到超级混动技术,比亚迪通过技术革新引领了汽车品类变革,比亚迪到底还有多少“黑科技”家底,一直非常令人期待。

4月10日,比亚迪发布全球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会跳舞的仰望U9刷屏全网,重新定义“越野品类”的仰望U8也足够吸睛,再次证明了比亚迪超凡的技术实力。

而在本次上海车展中,比亚迪集团也趁势亮相海鸥、宋L、腾势N7等新车以及仰望品牌,并在展厅中陈设云辇等技术展示、体验区,成为众多车友打卡的必去之地。

比亚迪的成功绝非偶然。

新品类是商业世界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刀片电池技术开创了更安全的智能电动车品类,超混技术发起燃油革命,重新定义了超混汽车品类,比亚迪正是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驱动了品类创新,从而颠覆了原有汽车行业竞争格局,令一众对手“仰望”。

前有消费者展馆排队,后有保时捷、兰博基尼高管看车,比亚迪堪称上海车展的绝对C位。

然而,在现阶段品牌势能提升、销量节节攀升的背后,比亚迪仍存在品牌战略混乱的隐忧。

首先,用同一品牌布局超混、纯电两大品类,势必导致品牌认知难以统一,两大品类相互打架,跷跷板效应明显,宋Plus、唐等多款车型混动与纯电销量悬殊。

其次,随着各系列旗下产品愈发庞杂,将面临系列认知混乱的风险,将极大抬高消费者的决策成本。以宋为例,随着宋L即将加入宋家族,宋旗下拥有宋L、宋Pro、宋Max以及宋Plus,消费者认知中对宋系列的认知也将逐渐模糊。

品类分化是商业界的必然规律。在新能源发展的上半场,比亚迪得以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成为消费者心智中新能源的数一数二品牌。

但是,待到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品类走向分化是必然趋势,届时面对众多更具价值的新品类,比亚迪若仍未能理清品牌布局思路,其品类品牌规划不清、系列规划混乱的弊端恐将逐步显现,制约品牌未来发展。


理想:战略抉择艰难,理想遥不可及

从上市初期被全网及行业群嘲,认为理想“不懂技术”,到理想ONE、L9、L8、L7先后爆火,成功领跑新势力,重新奠定“理蔚小”新格局,同时吸引了众多品牌跟随模仿,加入“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行业内卷。

探究理想能够成功逆袭的根源,并非外界一直以为的豪华配置堆砌,而是开创了“增程电动车”品类,既能为消费者提供有别于燃油的电动驾乘体验,也解决了纯电车型续航有限的问题,从而成为消费者心智中“没有里程焦虑的电动车”代表品牌。

基于过往里斯对理想汽车已购消费者的调研,“没有里程焦虑”是消费者选择理想的最核心原因。

对于理想而言,在成功打响上半场战役后,如何顺应纯电化趋势,布局纯电品类,是理想早先一直纠结的问题。

其实,理想造出一款纯电车型并不困难,真正艰难的是品牌背后的战略选择。

然而,随着理想宣布未来将同时布局增程和纯电两种能源形式,“没有里程焦虑”再难成为理想的核心认知,恐将动摇理想的立身之本,为品牌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现阶段,虽然快充技术能够提升补能效率,但受限于续航里程和充电基础设施,里程焦虑仍是阻碍消费者拥抱纯电品类的一大核心因素。

一旦开始布局纯电车型,理想将不得不面对旗下纯电品类存在里程焦虑的负面认知。届时,增程与纯电的品类认知相互攻击,理想将再难成为“没有里程焦虑”的代表品牌,在消费者中认知逐渐模糊。

因此,若理想仍以同一品牌布局增程和纯电,终将无法解决“增程=没有里程焦虑”和“纯电=有里程焦虑”的认知矛盾,导致品牌战略骑墙,难以把握任一市场,增程+纯电战略注定是遥不可及的理想。

蔚来:再不找到方向,蔚来没有未来

以服务著称的蔚来堪称新能源汽车界的海底捞,在品牌发展之初,依靠细致周到的用户服务成功出圈,成为首个站稳高端纯电品类的豪华品牌。

2021年9月,蔚来凭借3款车型首次晋升“月销过万”品牌梯队,一时间吸引目光无数。在本次车展中,蔚来除了高调发布新车ES6及2023款ET7,还将NIO House搬进车展现场,邀请300多名蔚来用户作为志愿者,可谓是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底。

然而,尽管“蔚来家族”一再扩员,品牌月均销量至今仍在万辆关口徘徊,甚至李斌自己也表示“如果我们还是每个月1万辆(的销量),我和力洪都要找工作去了”。

服务能否支撑起蔚来的“豪华梦”?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商业竞争的终极战场在于用户心智,能否率先抢占用户关注的品类核心特性,清晰定义并开创新品类是品牌在商业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然而,随着纯电品类逐渐发展,“服务”的竞争优势不再,将无法支撑品牌走的更远。在纯电品类发展初期,蔚来尚能凭借用户服务与竞品形成差异化,帮助品牌站稳脚跟;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购车关注的核心因素将回归到车本身的属性上,并非服务。

而在消费者更为关注的安全、价格、续航、性能、造型等维度,蔚来尚未有建树,均未站稳某一个特性。

因此,在蔚来没有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真正非买不可的理由的当下,过高的品牌溢价恐怕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以被消费者接受。

在燃油时代,奔驰凭借出色的“乘坐”体验、宝马凭借卓越的“操控”性能成为豪华品牌代表,“开宝马、坐奔驰”一度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向往。

而在纯电品类快速发展的当下,蔚来若再无法像燃油车时代的奔驰、宝马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豪华支撑点,蔚来的美好未来恐怕永远不会到来。

小鹏:“小鹏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一句周杰伦的歌词非常契合小鹏目前的状况,“小鹏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回顾过去,在第二款车型P7成为市场爆款之后,小鹏也以“智能化”作为品牌标签,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闪亮新星,一度被冠以“中国特斯拉”的称号。

然而,此后推出的车型却未能延续此前亮眼表现,存在价格品类布局不清、产品定义混杂等问题,暴露了小鹏实际上已陷入了定位混乱的战略误区。

P5试图抓住主流市场机会,以低定价(最低售价仅15.79万元)切入家轿市场,却丧失了智能化的灵魂,不但拉低了小鹏品牌的势能,也与品牌原有的智能定位相违背;G9借鉴理想的成功,却错误瞄准大五座SUV市场、删减智能配置,导致陷入盲目堆砌、产品定义不清的困境。

消费者心智排斥复杂,在商业世界“多即是少”,品牌想要传递的信息越多、越繁杂,心智真正能接受的信息反而越少,品牌认知也越模糊。

P5、G9销量接连爆冷,对原本处于上升期的小鹏来说打击巨大,品牌势能一再下滑,只能在黑暗中苦苦挣扎。

本次车展发布的第二款战略车型G6,重新回归智能,以成为中国版Model Y为目标,给小鹏品牌带来一丝希望。

从当前品牌露出的消息看,G6减少了版本数量,聚焦发力智能,搭载了小鹏最先进的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及一系列前沿技术,有望接棒P7,拉动品牌销量。

然而小鹏能否起死回生,尚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G6的核心竞品无疑是Model Y,因此Model Y的价格将对G6的市场表现产生巨大影响。

而近期,特斯拉在香港、美国接连降价,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中也表态将以价换量,特斯拉在国内的新一轮降价潮风雨欲来。

面临领导者特斯拉即将发起的新一轮价格战,G6的定价策略将直接决定小鹏未来生死存亡,对小鹏来说,曙光依然未至。

极氪:很有型,很小众,很难赢

作为吉利集团专为纯电市场打造、以年轻用户为目标的全新品牌,极氪品牌契合新品牌把握新的品类机会的原则,走对了战略的第一步。

“极氪家族”也凭借出色的外观设计吸引了众多关注,品牌热度也始终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

然而,极氪品牌战略却陷入过于小众的误区,其在定价、尺寸、车型、卖点等方面都难以契合市场主流人群的需求,品牌恐将一直处于“有热度、无市场”的尴尬境地。

首款产品极氪001在去年年底昙花一现之后,销量逐渐趋于萎靡;极氪009仅面向高端商务市场,今年迄今为止,两款车型合计月销量不足5000台。

而本届车展极氪全新亮相的“新奢全能SUV”极氪X又主打精致小车,甚至以宠物出行为卖点。虽然在车展期间展厅人流络绎不绝,热度颇高,参考同属于吉利集团、又有奔驰品牌势能加成的同类车型Smart 1月销不足5000辆,极氪X也难逃沦为小众的命运。

因此,若延续现有打法,极氪恐怕无法通过主流市场的检验,也将在“叫好不叫座”的道路越走越远。

值得注意的是,极氪在车展中还重磅发布了欧洲战略,展露品牌试图进军全球,通过全球市场拉动品牌销量、提振品牌势能,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战略意图。

然而,在新能源时代,“专为欧洲消费者设计”的极氪恐怕很难取悦在纯电品类中更为高阶的中国市场消费者。因此,极氪所期待的“花香”何时能飘到国内,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飞凡&智己等众多新势力品牌

“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

除蔚小理之外,以飞凡、智己为代表的众多自主车企推出的所谓新势力品牌,也充斥着本次车展的各个展馆,新车亮相、战略发布……可谓动作不断。

然而上市许久,消费者仍旧不识,将会导致全面失败。这背后的关键原因,在于以飞凡、智己为代表的所谓“新势力品牌”均是旧有对标思维下的产物。

在对标思维指引下,飞凡、智己、阿维塔看似做了很多,却只能陷入功能、配置的无止境内卷,始终没能回答清楚“我是谁”“有何不同”的根本问题。

以飞凡为例,R7可谓是完全对标Model Y的产物,产品上,在造型外观、动力操控、续航里程、智能化等方面均以Model Y为标杆;价格上,28.99万元的起售价与Model Y基础版不相上下;营销上,更是直接剑指Model Y,甚至打出“与其WHY,不如选飞凡R7”的广告语……

然而,被上汽集团寄予厚望的R7市场表现令人大跌眼镜,销量一跌再跌,与销量一路高歌猛进的Model Y形成鲜明对比。

进一步来看,品牌既无差异化认知,必将导致消费者“对面不识”,更难以进入消费者的选购清单。

大多数消费者甚至混淆飞凡与智己品牌,更无法说出阿维塔的“华为”与问界的“华为”有何不同,陷入了严重的品牌同质化误区。

在消费者心智中,不同远胜过更好,唯有着眼于差异化,建立品牌的独有认知,才能被消费者记住,真正构建品牌的心智护城河。

在纯电市场日新月异的当下,飞凡、智己等“新势力品牌”若再无法清晰定义所属品类、厘清品牌的差异化定位,恐怕难逃成为下一个威马的命运。

传统合资车企:大势已去,惨上“二楼”

过去上海车展的一楼C位多属于传统合资品牌们,今年他们已经悄然走上“二楼”。

燃油时代,合资车企一直占据了绝大部分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但在电动化的道路上,传统合资企业已被自主品牌远远甩开。

上海车展开幕以来,合资企业“门庭冷落”、驻足者寥寥是不争的事实。

与之相对的是,传统合资车企高管不再高傲,频繁走到自主纯电品牌展台前驻足观摩、体验产品。为什么以往国人争相追逐的“洋品牌”在如今走下神坛了?

首先,在电动品类发展初期,合资车企不愿涉足“小市场”,等到纯电品类迅猛发展,才珊珊来迟,错过最佳战略窗口期。

然而,时机不等人,为时晚矣。目前,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时代,已经全面落后,市场份额被一再侵蚀,仅为16%。

以BBA为例,宝马虽在十年前就推出纯电车型i3、i8,但却始终未将电动车作为战略重心、跳脱出“油改电”的桎梏,最终导致“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奔驰虽在2年前提出“2030年全面电动化”的转型战略,然而至今仍在推出燃油新车GLC等车型。

奥迪目前还在以与燃油系列区别度极低的E-tron作为主打产品,真正意义上的纯电车产品甚至还处于概念车阶段。

BBA在纯电动时代的落后真是令人咋舌。

其次,传统合资品牌缺乏品类创新思维,导致纯电品类布局混乱。

品类创新需符合品类发展趋势及消费者真正需求,然而以BBA为代表的合资品牌既不知新能源为何物,也不清楚新能源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和痛点,在行业电动化趋势的倒逼下,只能延续旧有的燃油做法,开始走“复古路线”。

如大众推出ID.BUZZ“致敬”大众经典T型车,奔驰推出经典越野车大G的电动版本EQG……这些“经典”复刻之作显然有违纯电进化趋势,无异于自暴自弃。

此外,以大众、丰田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合资品牌仍以主品牌延伸布局纯电品类,势必将难以进入消费者认知。

其在燃油时代越成功,品牌的燃油认知包袱越是沉重,对于纯电新品类的发展越是不利。即便现在合资品牌推出纯电新系列,但囿于品牌的固有燃油认知包袱,销量表现都远不如预期。

因此,“上二楼”仅仅是第一步,合资品牌们燃油时代的傲慢注定无法延续,恐将沦为新能源时代的“诺基亚”,难逃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结语

汽车电动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新能源汽车当前已经进入向大众市场加速渗透的品类高速发展期。然而,处于行业热闹有余,品牌虚假繁荣。

无论新势力品牌还是传统合资品牌,既缺乏品类创新思维,又陷于定位摇摆、产品同质化严重且过于小众等战略误区,若不能及时纠正,将难以把握汽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历史性机遇,更将会面临重大的战略风险。

澳洲研究顯示,搭載日行燈可減少 8.8% 的事故發生

澳洲研究顯示,搭載日行燈可減少 8.8% 的事故發生
分享到:

澳洲研究顯示,搭載日行燈可減少 8.8% 的事故發生

根據澳洲墨爾本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意外事故研究中心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搭載日行燈(DRL)的車輛在避免以可見度為主因的事故方面,成功率比沒有搭載 DRL 的車輛要高,尤其在黎明或黃昏時最為顯著。

這項研究被刊載在《安全研究期刊》(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上,研究數據以澳洲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維多利亞州(Victoria)、昆士蘭州(Queensland)和西澳州(Western Australia)警方數據作為研究來源,詳細評估 DRL 在降低非夜間、可見度為主因的雙車輛或多車輛事故風險的程度。研究所使用的數據是從 2010 年至 2017 年之間警方的事故數據報告(於 2023 年 2 月 8 日在網上發布),車輛資訊則是分別取得,包括 VIN(車輛識別號碼),使研究人員得以確認車輛正確規格數據,並確定哪些車輛配備有 DRL,並排除 DRL 作為選配的車輛。

該研究指出,DRL 有效降低事故風險,降低幅度達到了 8.8%,在較高速路段和黎明或黃昏時比可見度佳的白天使用效果更好。在白天行駛的情況下,車輛裝有 DRL 與否的碰撞機率減少 7.6%,而在黎明或傍晚時,碰撞機率降低 20.3%。整體而言,DRL 的裝備與碰撞機率在統計學分析的角度下有著明顯的相關,平均約降低了 8.8%,而與具備 DRL 與否相關的最大碰撞機率估計約為 23.8%,這是在車速或速限高於 47 英里/小時(75 公里/小時)的黎明或傍晚發生的碰撞事故中所分析出的數據。

史无前例!中国车加入澳警队,警方一口气订购45辆

史无前例!中国车加入澳警队,警方一口气订购45辆
分享到:

史无前例!中国车加入澳警队,警方一口气订购45辆

网络文摘

据《每日邮报》4月12日报道,中国制造的混合动力名爵(MG)车型,很快将加入澳洲最大的警车车队之一,这在澳洲尚属首次。

有专家表示,中国车最终将主导澳 洲的电动车市场。

昆州警察局(QPS)的目标是到2025年拥有一支完全由混合动力轿车和SUV组成的车队。

为了实现其100%混合动力的目标,昆州警局于3月份订购了45辆名爵HS Plus EV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加入其车队。

这些车辆将会装饰上原住民艺术品,全州15个警区将各分配三辆。

这些混合动力车辆已经由QPS进行了独立的测试和评估,以评估它们是否适合警务工作。

据CarExpert称,QPS尚未拿到这些车,所订购的名爵车的车型图片也还未公布。

在新州,虽然有名爵车被用作测速摄像车,但未作为带记号的警车使用。因此,昆州此举在全澳尚属首次。

这些名爵车型将与丰田凯美瑞、RAV4、Kluger,三菱Outlanders和起亚等传统混合动力车型,一起成为昆州警察车队的一部分。

警察局证实,其轿车和SUV车队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车辆已经电气化,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拥有一支完全由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组成的车队。

QPS尚未设定推出混合动力车辆的最后期限,也没有为其“混合动力优先”政策设定任何车队目标,但它告诉CarExpert,正在寻求在未来几年实现“全电动车辆”。

有专家称,澳洲电动汽车市场正被中国制造的汽车所主导,到本十年末,中国车将统治澳洲市场。

电动车新闻频道The Electric Viking的创始人Sam Evans表示,澳洲销售的大多数混合动力车都是中国制造的。

周一,他在YouTube上分享的一段标题为“Electric car marketshare in Australia increases 158 per cent(澳洲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增长158%)”的视频,视频中Evans指出,靠近中国是导致电动汽车销售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

Evans说到:“澳洲的电动汽车市场可能比其他许多国家都要发展的快,因为我们离 中国很近。”

Evans称,中国即将向澳洲“倾销”电动汽车,因为去年中国有近2000家汽车经销商宣布破产,没有赚到钱。

Evans表示,澳洲的市场份额目前由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品牌所主导,包括特斯拉、名爵、Polestar、沃尔沃和宝马。

他说:“在澳洲,市场份额的王者,它们都来自中国,包括特斯拉。”

“在澳洲占据市场份额的电动汽车几乎都来自中国。名爵、Polestar、沃尔沃,是的,还有特斯 拉,甚至还有其他一些品牌。”

“很快我们还会有Aura,很快我们就会有MG4和一系列其他你可能还不知道的电动汽车品牌。”

“还有很多,到本十年末,中国将拥有澳洲的汽车市场。再见,丰田,这就是我的想法。”

CarExpert在1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澳洲销售的五款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都是中国制造。

2022年,澳洲的电动汽车销量几乎翻了一番,全年售出33410辆电动汽车,约占新车成交市场的3%。

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位居榜首,分别销售了10877辆和8717辆,其中Model 3 还打破了丰田凯美瑞几十年来作为澳洲最畅销的中型轿车的记录。

比亚迪Atto 3仅在11月和12月上市,但仍以2113辆的销量排名第三。第四名是Polestar 2,其第一年的销量为1554辆,而名爵ZS以1119辆的销量排名前五。

獨家配備上身 新款 Ford Ranger Wildtrak X 澳洲登場

獨家配備上身 新款 Ford Ranger Wildtrak X 澳洲登場
分享到:

獨家配備上身 新款 Ford Ranger Wildtrak X 澳洲登場

新一代 Ford Ranger 自 2021 年 11 月登場後,已陸續在海外市場陸續販售。而 Ford 原廠於去年 11 月首度推出 Platinum 車型後,日前再度推出全新的 Wildtrak X 車型。

Ford Ranger Wildtrak X 向來是在澳洲市場供應的獨有車型,以面對澳洲皮卡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在外觀上,Wildtrak X 相較於標準的 Wildtrak 車型加寬了 30mm 輪距,換上 Bilstein 懸吊系統並增加 26mm 的離地高度。外觀上導入了黑色化的防撞桿、含 LED 燈組水箱護罩、輪拱、車側踏板、車頂行李架、保桿飾條以及後視鏡外蓋,同時全車的徽飾均為黑色處理。輪圈方面配備專屬新設計的 17 吋鋁圈,搭配 General Grabber AT3 全地形輪胎 (265/70 R17),看起來又更加的搶眼。

內裝部分則與一般 Wildtrak 無異,配置 Wildtrak X 字樣皮質座椅、橘色縫線等專屬配件,其他標準配備還包括了直立式的 SYNC 4 10.1 吋或者 12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支援 FordPass Connect 手機應用程式,車主可利用手機遠端遙控車輛功能。安全配備方面搭載了自動停車輔助、具交叉路口警示和拖車功能的盲點偵測系統、360 度環景、車道變換警示等都是標準配備。

動力部分則是選用 2.0 升雙渦輪四缸柴油引擎,搭配 10 速自排變速箱,可發揮 201 匹最大馬力和 500 牛頓米峰值扭力,同時 Trail Control 也進行優化,可在時速 32km/h 以下自動調節油門越野,幫助駕駛面對崎嶇道路更專注於車輛的操控。

現行新款 Ranger 是 Ford 與 Volkswagen 雙方針對商用車的策略合作計畫的產物,分別在南非以及泰國工廠生產。至於國內市場動向為何,7Car<小七車觀點>將持續追蹤,並帶來第一手訊息。

Mazda 澳洲公佈CX-90正式售價,提供3種配備等級,動力僅提供汽、柴油+48V

Mazda 澳洲公佈CX-90正式售價,提供3種配備等級,動力僅提供汽、柴油+48V
分享到:

Mazda 澳洲公佈CX-90正式售價,提供3種配備等級,動力僅提供汽、柴油+48V輕油電等2種選擇

Mazda CX-90 已先於 2 月在北美市場推出後,近日於澳洲市場正式推出,現今已開放接單,預計首批交車將於 8 月。澳洲 CX-90 全車系提供 Touring、GT 和 Azami 等 3 種配備等級,其入門車型 G50e Touring 售價為 74,385 澳元,在動力方面,澳洲市場 CX-90 提供汽、柴油等 2 種選擇,皆搭載 3.3 升直列 6 缸渦輪增壓引擎搭配 48V 輕油電輔助,汽油動力可提供最大馬力 340 匹、最大扭力 51 公斤米的輸出,柴油動力則是最大馬力 250 匹、最大扭力 56.1 公斤米的輸出。

Touring﹔G50e 售價 74,385 澳元、D50e 售價 75,800 澳元

GT﹔G50e 售價 86,085 澳元、D50e 售價 84,800 澳元

Azami﹔G50e 售價 95,185 澳元、D50e 售價 93,865 澳元

澳洲 CX-90 提供 3 種配備等級,導入汽柴油動力選擇

澳洲市場 CX-90 入門 Touring 等級車型,汽油動力 G50e Touring 售價為 74,385 澳元、柴油 D50e Touring 售價為 75,800 澳元,其搭載了 19 吋鋁合金輪圈、7 吋數位儀表顯示、10.25 吋中控娛樂資訊系統螢幕(含 Android Auto 與 Apple CarPlay 功能)、雨滴感應式雨刷、360 度環景輔助(無透視視角)電動尾門、皮革包覆方向盤、駕駛座 8 向電動調整、8 具喇叭、三區恆溫空調系統、前排座椅加熱以及豐富主被動安全系統等配置。

中階 GT 配備等級部分,則是新增 21 吋鋁合金輪圈,並於頭燈部分搭載 ALH 智慧型 LED 頭燈,內裝則升級配置 12.3 吋數位儀表顯示、加上 12.3 吋中控娛樂資訊系統螢幕,搭上全景天窗,以及採用 12 具喇叭 Bose 音響系統。汽油動力 G50e 售價為 86,085 澳元、柴油動力 D50e 售價 84,800 澳元。

最後頂規 Azami 等級部分,其外觀採用與車身同色輪拱,內裝配置黑色 Nappa 皮革座椅、無邊框後視鏡,前排座椅搭載通風功能,並且還有 360 度環景輔助(有透視視角)、車內氣氛燈等配置,在主被動安全系統部分,則是新增 CTS 車道維持輔助。其汽油頂規 G50e Azami 車型售價為 95,185 澳元、柴油 D50e Azami 售價為 93,865 澳元。

先前台灣 Mazda 於 2 月 7 日宣布年度計畫時,曾預告 2023 下半年會有大型旗艦休旅新作,推測為 CX-90 機率極高,而 CX-60 確認會在下半年引進,而在 3 月 6 日 Mazda CX-90 偽裝車現身臺灣路測,被眼尖網友捕獲,目前國內發表上市時程仍未公布。


CX-90 在澳洲並未導入 PHEV 動力,而其在美國市場提供 3.3 升直列 6 缸渦輪汽油搭配 48V 輕油電的 e-Skyactiv G、以及採用 2.5 升 PHEV 組合的插電式油電混合共 2 種動力。U-CAR 也將持續追蹤與報導關於 CX-90 國內外後續消息。

瑞典15歲「免汽車駕照」可開車上路 配套規定曝光:要強制改裝

瑞典15歲「免汽車駕照」可開車上路 配套規定曝光:要強制改裝
分享到:

瑞典15歲「免汽車駕照」可開車上路 配套規定曝光:要強制改裝

瑞典15歲少女克利斯提安森因太年輕拿不到汽車駕照,但她已開著時尚的BMW汽車在各地漫遊,因為青少年在這裡可以駕駛任何改裝過的車上路,但車速不能超過高爾夫球車。

瑞典一項幾乎已一世紀的法規原本適用於農業車輛,允許15歲以上的孩子在沒有正式汽車駕照的情況下開車,只要車輛改裝過將最高時速定為30公里。這些汽車和卡車近年來變得很流行,如今當局憂心道路事故會增加。

克利斯提安森(Evelina Christiansen)的家位於斯德哥爾摩南部郊區,她站在車道上的深藍色BMW5系列前自豪地告訴法新社:「我在1年前得到了它,作為我的生日禮物。」這份禮物是對她在學校取得的成績的特別獎勵。

其他國家的青少年在拿到汽車駕照之前只能騎機車,而瑞典的年輕人幾乎可以駕駛任何定下最高速限的車輛。在斯德哥爾摩富裕的郊區,經常可以看到年輕的孩子自己駕駛著保時捷(Porsche)Cayennes車款。

這類車子依規定後面必須有三角形警告標誌,表明車輛在緩慢行駛,也必須安裝用來聯結拖車的掛鉤球座。車子的後座也必須拆除,這樣它們只能搭載司機和一名乘客。

駕駛人只需要有從15歲起可獲得的輕型機車執照,或從16歲起可獲得的拖拉機執照。瑞典以力倡道路安全和嚴格酒駕規則而聞名,但這項制度卻出奇寬鬆。

電動車不需要水箱護罩?Škoda推出智慧型「數位」護罩還能保護行人

電動車不需要水箱護罩?Škoda推出智慧型「數位」護罩還能保護行人
分享到:

電動車不需要水箱護罩?Škoda推出智慧型「數位」護罩還能保護行人

無論是在歐美國家還是在台灣,行人過馬路有時候仍是一件危險的事,可能會碰到冒失的駕駛也可能遇上趕時間的行人,如果這時有明確的標示能提示雙方方的行走順序,好像就比較安全一些。

如今Škoda做出了相關的技術應用,該廠與行動機器人專家團隊打造出智慧型水箱護罩、以及引導行人過馬路的AI機器人。這項計畫是由Škoda與布拉格的捷克科技大學、以及德國慕尼黑科技大學的資訊、自動控制與機器人學習領域專家共同研究的成果。

有鑒於未來電動車已不需要水箱護罩作為散熱,Škoda便將Enyaq iV原先的水箱護罩加以改良,於其上內嵌LED顯示器變成數位護罩,其上可秀出簡單的動畫,包括行人圖示與行走方向,提示過馬路的行人車輛已停止,可以安全行走;在車輛即將移動時也會顯示相關動畫,以提示那些較晚或是搶時間過馬路的行人。

除此之外,當車輛發生緊急狀況而無法及時停下時,數位螢幕也會顯示相關動畫,提示周遭行人閃避。另一項交叉路口行走的防護技術為一具自動移動的運行裝置,這具交通機器人像是一座移動式紅綠燈,其約2.1公尺的高度能讓所有人車都看見,隨時移動於路口之間,隨時監控周遭的行人與車輛移動,並給予行走通行權提示,還能藉由5G傳輸資訊給支援的鄰近汽車,以提示駕駛減速。一但行人安全通過,機器人也會從路中間返回路邊,有點像是國小附近路口站崗的導護媽媽。

目前這套系統已在義大利的米蘭與Modena、以及斯洛維尼亞的Ljubljana進行試驗,預計在2024年結束測試階段,並於2025年正式提供服務於街道中。而數位水箱護罩除了Škoda外,BMW 與Hyundai也正研究類似技術中,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電動車的常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