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原创车评

現代發表小改款Ioniq 6,全新運動化車型Ioniq 6 N Line同場加映

現代發表小改款Ioniq 6,全新運動化車型Ioniq 6 N Line同場加映
分享到:

現代發表小改款Ioniq 6,全新運動化車型Ioniq 6 N Line同場加映

Hyundai正式發布全新小改款Ioniq 6,在4月3日舉行的2025首爾汽車博覽會 (Seoul Mobility Show) 上,現代汽車帶來了改款更新的Ioniq 6以及全新Ioniq 6 N Line運動化車型。相比小改前設計,Ioniq 6造型變得更具侵略性,同時針對車款細節微幅調整,並對空氣動力學進行優化,內裝質感也進一步提升。在Ioniq 6 N Line車型上,還透過概念車RN22e的設計語彙,強化新世代車款的性能氣息。

Ioniq 6甫於2022年發表,歷經約莫3年的時間,近期終於迎來了小改款更新。外觀作為這次小改的最大重點,現代針對車輛外型進行重塑,導入「Pure Flow, Refined」的設計語彙,將前廂蓋的位置提高並讓線條向前延伸,同時採用了鯊魚鼻造型,讓車頭營造出切開氣流的侵略感受。此外,車頭處的燈組設計也被改為分離式設計,晝行燈設計在上方,並以水平方式呈現,創造出更為寬闊的車款氣息。

小改款Ioniq 6也針對空氣動力學優化,在車尾部分,原有的後擾流板被移除,改為使用從車體向後延伸的上翹鴨尾設計。而且,原本設定在後保險桿下緣的黑化裝飾,也往前、往上拓展至車門下緣,透過更多的黑色元素,突顯車輛的流線車身線條,並在前保險桿、後保險桿等處,施以鍍鉻飾條完善整體設計。

同場加映的還有全新登場的Ioniq 6 N Line運動車型,有別於標準版Ioniq 6使用的摩登語言,N Line版本擁有更為誇張的競技感設計。在空力套件上,Ioniq 6 N Line就在前、後採用了「翼形保險桿」,藉由稜角鮮明的造型處理,替車輛新增大膽、戰鬥的視覺模樣,原廠稱其設計靈感源自於2022發表的概念車作品RN22e,同時在車尾也導入更多的黑化區塊,加強運動感。

座艙佈局上,小改款Ioniq 6、Ioniq 6 N Line也延續了Mindful Cocoon設計概念,但強調更直覺、更舒適的用車體驗。因此,除了原有、偌大的數位儀錶以及大尺寸中央觸控螢幕,方向盤樣式也經過調整,並對車門門板上的材質進行提升,同時,中央鞍座的操作控制也重新優化,讓溫度控制等項目更為就手。

現代暫無提到小改款Ioniq 6跟Ioniq 6 N Line的動力規格,但可以推測的是應該會如同小改款Ioniq 5一樣,透過電池技術優化、容量提升等,替車款帶來更好的續航表現。另外,性能版的Ioniq 6 N也確定將會在今年7月正式發表,有望帶來600匹以上的動力輸出。

澳洲电动汽车销量榜出炉!中国制造霸榜,前10占据8席

澳洲电动汽车销量榜出炉!中国制造霸榜,前10占据8席
分享到:

澳洲电动汽车销量榜出炉!中国制造霸榜,前10占据8席

《堪培拉时报》4月5日报道,2025年第一季度,澳洲电动车(EV)市场开局不佳,市场领头羊Tesla业绩大幅下滑,令整体销量受到拖累。

今年前三个月,澳洲共交付17,937辆电动车,同比下降29.6%。其中,Tesla交付量相比2024年第一季度锐减59.6%。Tesla能否凭借新款Model Y的推出扭转颓势,仍有待观察。

来自中国的车企MG略微领先于同为中国品牌的BYD,位列销量第二。尽管BYD推出了全新SUV Sealion 7,其Dolphin、Atto 3和Seal车型均出现两位数跌幅,未能对整体表现起到足够支撑。BYD的电动车交付量同比大跌58.8%,但由于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澳洲上市,该品牌整体交付量仍增长了95.6%。

Kia凭借全新推出的EV5迅速攀升至澳洲电动车销售榜第四名,交付量较去年同期激增71%。BMW在高端电动车市场表现稳健,保持强劲增长,交付量比老对手Mercedes-Benz多出近600辆。尽管销量下滑,Model Y仍稳坐澳洲销量最高的电动车宝座,紧随其后的是Tesla的另一主力车型Model 3。MG 4则排名第三,与其在2024年全年的表现一致,稳居前三。

进入销量前五的新晋车型还有Kia EV5与BYD Sealion 7,均为今年推出的新车型。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最高的十大电动车中,有八款为中国制造,凸显了中国产电动车在澳洲市场的主导地位。

Ford澳洲發表Ranger Super Duty,挑戰中型商用皮卡極限

Ford澳洲發表Ranger Super Duty,挑戰中型商用皮卡極限
分享到:

Ford澳洲發表Ranger Super Duty,挑戰中型商用皮卡極限

Ford澳洲正式揭開2026年式Ranger Super Duty的神秘面紗,Ranger Super Duty的開發並非單純升級,而是源自對重度使用者的深入訪談與需求分析,讓Ranger不再只是日常用車,而是一台為艱鉅工作而生的全方位重型生財工具,進一步挑戰美式傳統F-Series的市場地位。

Ford澳洲設計總監Todd Willing指出:「我們與超過50家企業、公家單位合作,走進他們的工作現場,打造一台真正符合重載需求的中型皮卡。」開發團隊將其定位為介於傳統中型皮卡與全尺寸重型卡車之間的空缺市場,鎖定農業、礦業、緊急救援、工程施作等高需求產業,並以原廠就緒為核心設計理念,徹底擺脫依賴改裝的限制。

擁有硬派外型的Ranger Super Duty,配備專屬前保桿、加大尺寸擋泥板、鋼製前保險桿與強化前進氣格柵,車頭引擎蓋更直接壓印「SUPER DUTY」字樣,辨識度十足。為配合拖曳性能升級,Super Duty導入更大的側視鏡,輔助駕駛在拖曳重物時掌握後方視野。

Ranger Super Duty標配130公升長程油箱,並配有與Safari合作開發的工廠原裝Snorkel進氣管,將引擎進氣口提升至車頂高度,強化越野涉水與灰塵防護能力。此外,車體設有預留孔位與固定點,便於安裝工具箱、服務車廂、滑入式露營艙等工作配件。內裝導向實用與高效率,全車系標配12吋中控螢幕、頂置電源開關,方便加裝照明、通訊等設備,配有副駕儀表板裝置架,可固定最多4kg電子設備,不影響安全氣囊區域。

Ranger Super Duty搭載Ford 3.0升V6渦輪柴油引擎,預計輸出可達250匹最大馬力與61.1公斤米最大扭力,配上強化的10速自排變速系統與重新設計的冷卻系統,可應付長時間高負載工況。此外,Ranger Super Duty標配六種駕駛模式:標準、節能、拖曳/承載、泥濘/車轍、沙地、攀岩,再結合配備全時四驅、前後鎖定差速器、二速加力箱,展現強悍的越野性能。

Ranger Super Duty達到驚人的總重4.5噸與4,500kg煞車拖曳力,其載重能力為幾乎是現行Ranger的兩倍,並針對底盤進行全面升級,包括強化的車架、加粗的懸吊支架與全新後軸。車輛搭配拖車GCM組合總重更提升至8噸,幾乎等同F-150等美式皮卡等級。同時,Super Duty導入更堅固的傳動軸、加大差速器與八孔輪軸系統,並全面採用高強度鋼製下護板,從引擎到底盤油箱全面防護。為協助駕駛者安全駕駛重載車輛,Ranger Super Duty導入Pro Trailer Backup Assist系統,駕駛只需透過旋鈕控制,系統即可自動引導拖車倒車路線。

Ranger Super Duty全車經過與F-Series Super Duty相同標準的全球耐久測試,包括礦場模擬600公斤泥巴粘附測試、24小時腐蝕試驗、全地形負重低速測試、拖曳測功機實驗、以及Ford澳洲You Yangs測試場的自動駕駛機器人24/7損耗測試。這些測試場景模擬消防、農業、救難、礦業等極端作業環境,確保車輛無論在澳洲內陸、山區或高溫地區均具備超高可靠性。

Ford澳洲開發主管Dave Burn表示:「這不只是加大加重的Ranger,而是一台全新打造、超越中型皮卡極限的工具車。它擁有F-Series等級的工程規格,卻保有中型車的靈活與實用,無論你是礦區操作員、緊急救難單位、還是極限探險者,Ranger Super Duty都能把你安全帶回來。」

此車為專為澳洲開發的獨立車型,並非單純加高版本的Ranger,而是融合F系列技術與在地用戶實際需求而誕生的全新重型中型皮卡,將成為澳洲政府、公部門、農牧業與極限越野使用者的首選。

比亞迪5分鐘超快充是突破 澳電網難滿足負荷會致停電

比亞迪5分鐘超快充是突破 澳電網難滿足負荷會致停電
分享到:

比亞迪5分鐘超快充是突破 澳電網難滿足負荷會致停電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正憑借平價車型、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及最新發布的超快充電技術,對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發起強勁挑戰。2024年,比亞迪營收達1700億元,超越特斯拉的1555億元的年度營收,而去年第四季度,比亞迪凈利潤飆升73%,港股股價自1月以來上漲超50%,上周還創下歷史新高。

現在,比亞迪正加速全球布局,去年海外出貨量激增72%,占總銷量的10%,並宣布將在德國建第三家歐洲工廠。

Griffith University的休斯說,比亞迪的崛起得益於馬斯克的公眾形象下滑及其自身的快速擴張。車主對馬斯克的言行及其影響日益擔憂,拆除或更換車標、毀壞車輛等行為日益常見。

而比亞迪則在持續加大製造工藝投入,技術進步迅速,並將大量資金重新投入平臺研發。修斯說,電動車市場正形成強大的生態系統,未來十年將迎來更顯著增長。

比亞迪最新公布的革命性充電技術,宣稱峰值充電功率可達1000千瓦,5分鐘即可為車輛補充400公裏續航,遠超特斯拉的超充技術,其創始人王傳福表示,該技術旨在緩解用戶充電焦慮,是行業首次實現兆瓦級充電功率。

該技術采用「全液冷兆瓦級閃充終端系統」,確保電池安全,但僅適用於兩款新車型。

比亞迪計劃在中國部署4000個此類充電樁,這一進展將進一步加劇電動車基礎設施的競爭,給特斯拉帶來更大壓力。

Pitcher Partners汽車能源業務負責人布拉格稱,比亞迪新技術是「重大突破」,將徹底改變用戶體驗。不過,他也警告澳洲現有電網難以負荷這種充電需求,可能導致社區停電,而在大規模採用之前也不會帶來真正改變。

Morningstar首席分析師戈爾茨坦也認為比亞迪的5分鐘快充電池是行業突破,但對特斯拉影響有限。比亞迪作為電池供應商,特斯拉等客戶也可采購其新電池,這也將削弱技術優勢沖擊。分析指出,特斯拉重奪領先地位的關鍵在於自動駕駛技術。盡管充電技術競賽激烈,但電動車市場的全面變革仍依賴基礎設施的同步發展。

Toyota GR Supra MkV Final Edition 傳奇回歸與終章致敬

Toyota GR Supra MkV Final Edition 傳奇回歸與終章致敬
分享到:

Toyota GR Supra MkV Final Edition 傳奇回歸與終章致敬

Toyota GR Supra自2019年在品牌掌門人豐田章男的親自操刀下重磅回歸,這位熱愛賽車的領導者以無比熱情將這款經典跑車帶回世人眼前。六年來,GR Supra不僅在賽道上證明了其卓越實力,還以獨特的魅力征服了全球無數車迷的心。2026年式GR Supra將推出特別打造的「MkV Final Edition」限量版,作為第五代車型的輝煌謝幕,向這款傳奇跑車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這款最終版不僅是技術的集大成,更是對Supra輝煌歷史的深刻紀念。

自誕生之日起,GR Supra就承載了Toyota GAZOO Racing(TGR)在賽道上的嚴苛實戰經驗。這款車在全球頂級賽事中屢創佳績,包括Formula Drift的飄移競技、美國及日本的Super Taikyu耐力賽系列,以及極具挑戰性的Nürburgring 24小時耐力賽。這些賽事不僅考驗車輛的性能極限,也為Supra的持續進化提供了寶貴數據。秉持日本「Kaizen」(持續改良)的哲學,GR Supra每年都在細節上精進,從引擎調校到空氣動力學的优化。而此次推出的MkV Final Edition,更是將多年賽道經驗與技術積累完整融入量產車款,為駕駛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操控樂趣。

GR Supra MkV Final Edition在操控與動態表現上實現了大幅精進,技術升級細節令人矚目。新搭載的差速器控制系統經過專屬調校,搭配先進的電子輔助技術,能更精準地分配後輪動力,有效提升抓地力並顯著減少轉向不足的現象,讓車輛在高速過彎時更穩定可控。煞車系統也迎來全面升級,採用更大尺寸的Brembo高性能通風碟盤,搭配強化卡鉗與高摩擦係數煞車片,提供更強勁且線性的制動力,即使在連續激烈駕駛下也能保持穩定性能。

懸吊系統同樣經過重新設計,工程師針對彈簧磅數與阻尼係數進行細膩調整,並增加底盤剛性,加入額外的強化支撐結構。前後輪外傾角也經過精心優化,搭配更硬朗的前後橡膠襯套與車體強化件,讓車輛在過彎時的側傾得到更好抑制。這些改進讓駕駛者能感受到更緊密、更直接的路感回饋,仿佛車輛與路面融為一體。無論是在蜿蜒的山路還是平坦的高速公路,這款車都能展現出色的動態平衡與駕馭信心。

為了追求最佳的空氣動力表現,MkV Final Edition新增了一系列空力套件,包括碳纖維鴨尾後擾流板、前輪拱導流片與前輪導流板。這些部件不僅提升了視覺上的侵略感,還通過精確的氣流引導優化了前後配重與下壓力,讓高速穩定性更上一層樓。此外,電動輔助轉向系統(EPS)也經過重新調校,轉向反應更靈敏,配合空力升級,整體操控變得更加犀利與敏捷。工程師甚至在風洞測試中模擬了多種極端駕駛情境,確保這些改進在實際道路上同樣出色。

外觀設計上,MkV Final Edition散發濃厚的運動化氣息。新開發的19吋啞黑鍛造輪圈不僅減輕簧下重量,還提升散熱效率,搭配低調而霸氣的造型,讓車輛更具視覺衝擊力。亮面碳纖維鴨尾尾翼與碳纖維後視鏡外殼進一步強化跑車氣質,同時減少空氣阻力。車身線條保留了Supra經典的流線型設計,但細節處的碳纖維點綴讓這款最終版顯得更具現代感與科技感。

走進車內,MkV Final Edition的內裝同樣令人驚艷。座椅採用高質感Alcantara與真皮混搭材質,觸感柔軟且耐磨,搭配鮮明的紅色縫線,增添熱血氛圍。座椅頭枕上的GR刺繡Logo與紅色安全帶細節,無不彰顯這款車的獨特身份。中控台與門板也融入Alcantara元素,提升整體質感。方向盤握感經過優化,配備多功能按鍵,讓駕駛者能輕鬆控制音響與行車資訊。

原廠還為這款限量版附贈了一系列專屬配件,包括GR專屬杯架蓋與迷彩圖案車罩。這些配件不僅實用,更帶有收藏價值,尤其是車罩上的迷彩設計,向Supra在賽車場上的戰鬥精神致敬。此外,車內還新增了數位儀表板的專屬開機動畫,顯示「MkV Final Edition」字樣,讓每次啟動都成為一種儀式感十足的體驗。

動力核心延續GR Supra的招牌配置:3.0升直列六缸渦輪增壓引擎(B58),由BMW與Toyota聯合開發,經過TGR團隊的專屬調校。這具引擎可輸出382匹最大馬力與368 lb.-ft峰值扭矩,動力傳遞平順且爆發力十足。搭配8速ZF自排變速箱,0-60 mph加速僅需3.9秒;而手排版本配備6速手動變速箱,換檔行程短促有力,加速表現也達到4.2秒,滿足熱血車迷對純粹駕馭的渴望。

不論自排還是手排車型,皆標配Torsen後軸限滑差速器,確保動力高效分配至後輪。米其林Pilot Super Sport高性能輪胎提供卓越抓地力,搭配電子控制可調避震系統(AVS)與Sport模式切換,讓駕駛者能根據路況與心情自由調整懸吊軟硬與引擎響應。引擎聲浪也經過特別調校,啟動時的低鳴與加速時的咆哮,讓每一次踩下油門都充滿聽覺享受。

GR Supra MkV Final Edition預計於2025年春季正式亮相,並於2026年春季結束第五代GR Supra的生產。這款限量版不僅是技術與設計的巔峰之作,也是對Supra傳奇的完美告別。從賽道到公路,從復興到終章,GR Supra在六年間書寫了一段屬於現代跑車的輝煌篇章。

 

Toyota GR Supra MkV Final Edition 傳奇回歸與終章致敬

Toyota GR Supra MkV Final Edition 傳奇回歸與終章致敬
分享到:

Toyota GR Supra MkV Final Edition 傳奇回歸與終章致敬

Toyota GR Supra自2019年在品牌掌門人豐田章男的親自操刀下重磅回歸,這位熱愛賽車的領導者以無比熱情將這款經典跑車帶回世人眼前。六年來,GR Supra不僅在賽道上證明了其卓越實力,還以獨特的魅力征服了全球無數車迷的心。2026年式GR Supra將推出特別打造的「MkV Final Edition」限量版,作為第五代車型的輝煌謝幕,向這款傳奇跑車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這款最終版不僅是技術的集大成,更是對Supra輝煌歷史的深刻紀念。

自誕生之日起,GR Supra就承載了Toyota GAZOO Racing(TGR)在賽道上的嚴苛實戰經驗。這款車在全球頂級賽事中屢創佳績,包括Formula Drift的飄移競技、美國及日本的Super Taikyu耐力賽系列,以及極具挑戰性的Nürburgring 24小時耐力賽。這些賽事不僅考驗車輛的性能極限,也為Supra的持續進化提供了寶貴數據。秉持日本「Kaizen」(持續改良)的哲學,GR Supra每年都在細節上精進,從引擎調校到空氣動力學的优化。而此次推出的MkV Final Edition,更是將多年賽道經驗與技術積累完整融入量產車款,為駕駛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操控樂趣。

GR Supra MkV Final Edition在操控與動態表現上實現了大幅精進,技術升級細節令人矚目。新搭載的差速器控制系統經過專屬調校,搭配先進的電子輔助技術,能更精準地分配後輪動力,有效提升抓地力並顯著減少轉向不足的現象,讓車輛在高速過彎時更穩定可控。煞車系統也迎來全面升級,採用更大尺寸的Brembo高性能通風碟盤,搭配強化卡鉗與高摩擦係數煞車片,提供更強勁且線性的制動力,即使在連續激烈駕駛下也能保持穩定性能。

懸吊系統同樣經過重新設計,工程師針對彈簧磅數與阻尼係數進行細膩調整,並增加底盤剛性,加入額外的強化支撐結構。前後輪外傾角也經過精心優化,搭配更硬朗的前後橡膠襯套與車體強化件,讓車輛在過彎時的側傾得到更好抑制。這些改進讓駕駛者能感受到更緊密、更直接的路感回饋,仿佛車輛與路面融為一體。無論是在蜿蜒的山路還是平坦的高速公路,這款車都能展現出色的動態平衡與駕馭信心。

為了追求最佳的空氣動力表現,MkV Final Edition新增了一系列空力套件,包括碳纖維鴨尾後擾流板、前輪拱導流片與前輪導流板。這些部件不僅提升了視覺上的侵略感,還通過精確的氣流引導優化了前後配重與下壓力,讓高速穩定性更上一層樓。此外,電動輔助轉向系統(EPS)也經過重新調校,轉向反應更靈敏,配合空力升級,整體操控變得更加犀利與敏捷。工程師甚至在風洞測試中模擬了多種極端駕駛情境,確保這些改進在實際道路上同樣出色。

外觀設計上,MkV Final Edition散發濃厚的運動化氣息。新開發的19吋啞黑鍛造輪圈不僅減輕簧下重量,還提升散熱效率,搭配低調而霸氣的造型,讓車輛更具視覺衝擊力。亮面碳纖維鴨尾尾翼與碳纖維後視鏡外殼進一步強化跑車氣質,同時減少空氣阻力。車身線條保留了Supra經典的流線型設計,但細節處的碳纖維點綴讓這款最終版顯得更具現代感與科技感。

走進車內,MkV Final Edition的內裝同樣令人驚艷。座椅採用高質感Alcantara與真皮混搭材質,觸感柔軟且耐磨,搭配鮮明的紅色縫線,增添熱血氛圍。座椅頭枕上的GR刺繡Logo與紅色安全帶細節,無不彰顯這款車的獨特身份。中控台與門板也融入Alcantara元素,提升整體質感。方向盤握感經過優化,配備多功能按鍵,讓駕駛者能輕鬆控制音響與行車資訊。

原廠還為這款限量版附贈了一系列專屬配件,包括GR專屬杯架蓋與迷彩圖案車罩。這些配件不僅實用,更帶有收藏價值,尤其是車罩上的迷彩設計,向Supra在賽車場上的戰鬥精神致敬。此外,車內還新增了數位儀表板的專屬開機動畫,顯示「MkV Final Edition」字樣,讓每次啟動都成為一種儀式感十足的體驗。

動力核心延續GR Supra的招牌配置:3.0升直列六缸渦輪增壓引擎(B58),由BMW與Toyota聯合開發,經過TGR團隊的專屬調校。這具引擎可輸出382匹最大馬力與368 lb.-ft峰值扭矩,動力傳遞平順且爆發力十足。搭配8速ZF自排變速箱,0-60 mph加速僅需3.9秒;而手排版本配備6速手動變速箱,換檔行程短促有力,加速表現也達到4.2秒,滿足熱血車迷對純粹駕馭的渴望。

不論自排還是手排車型,皆標配Torsen後軸限滑差速器,確保動力高效分配至後輪。米其林Pilot Super Sport高性能輪胎提供卓越抓地力,搭配電子控制可調避震系統(AVS)與Sport模式切換,讓駕駛者能根據路況與心情自由調整懸吊軟硬與引擎響應。引擎聲浪也經過特別調校,啟動時的低鳴與加速時的咆哮,讓每一次踩下油門都充滿聽覺享受。

GR Supra MkV Final Edition預計於2025年春季正式亮相,並於2026年春季結束第五代GR Supra的生產。這款限量版不僅是技術與設計的巔峰之作,也是對Supra傳奇的完美告別。從賽道到公路,從復興到終章,GR Supra在六年間書寫了一段屬於現代跑車的輝煌篇章。

比亞迪5分鐘超快充是突破 澳電網難滿足負荷會致停電

比亞迪5分鐘超快充是突破 澳電網難滿足負荷會致停電
分享到:

比亞迪5分鐘超快充是突破 澳電網難滿足負荷會致停電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正憑借平價車型、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及最新發布的超快充電技術,對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發起強勁挑戰。

2024年,比亞迪營收達1700億元,超越特斯拉的1555億元的年度營收,而去年第四季度,比亞迪凈利潤飆升73%,港股股價自1月以來上漲超50%,上周還創下歷史新高。

現在,比亞迪正加速全球布局,去年海外出貨量激增72%,占總銷量的10%,並宣布將在德國建第三家歐洲工廠。

Griffith University的休斯說,比亞迪的崛起得益於馬斯克的公眾形象下滑及其自身的快速擴張。車主對馬斯克的言行及其影響日益擔憂,拆除或更換車標、毀壞車輛等行為日益常見。

而比亞迪則在持續加大製造工藝投入,技術進步迅速,並將大量資金重新投入平臺研發。

修斯說,電動車市場正形成強大的生態系統,未來十年將迎來更顯著增長。

比亞迪最新公布的革命性充電技術,宣稱峰值充電功率可達1000千瓦,5分鐘即可為車輛補充400公裏續航,遠超特斯拉的超充技術,其創始人王傳福表示,該技術旨在緩解用戶充電焦慮,是行業首次實現兆瓦級充電功率。

該技術采用「全液冷兆瓦級閃充終端系統」,確保電池安全,但僅適用於兩款新車型。

比亞迪計劃在中國部署4000個此類充電樁,這一進展將進一步加劇電動車基礎設施的競爭,給特斯拉帶來更大壓力。

Pitcher Partners汽車能源業務負責人布拉格稱,比亞迪新技術是「重大突破」,將徹底改變用戶體驗。不過,他也警告澳洲現有電網難以負荷這種充電需求,可能導致社區停電,而在大規模採用之前也不會帶來真正改變。

Morningstar首席分析師戈爾茨坦也認為比亞迪的5分鐘快充電池是行業突破,但對特斯拉影響有限。比亞迪作為電池供應商,特斯拉等客戶也可采購其新電池,這也將削弱技術優勢沖擊。

分析指出,特斯拉重奪領先地位的關鍵在於自動駕駛技術。盡管充電技術競賽激烈,但電動車市場的全面變革仍依賴基礎設施的同步發展。

澳洲奇瑞四月两大超值奉献等你来!

澳洲奇瑞四月两大超值奉献等你来!
分享到:

澳洲奇瑞四月两大超值奉献等你来!

优惠一: 金融政策已更新,四月出行正当时

4月Tiggo 车型金融政策准时抵达,助您轻装出行畅游澳洲

即日起至4月30日,购买全新Tiggo 7 Pro SE 可享限时金融政策 —— 最低15%首付 A$108 低周供, 最低driveaway A$29,990

即日起至4月30日,购买全新Tiggo 8 Pro Max 可享最低15%首付 A$128低周供, 最低driveaway A$38,990

*金融政策条款与规则详见官网。

优惠一: 拼手速Omoda E5/5限时直降

是谁,在澳洲街头收割超高回头率?

充满未来感的性能小野兽Omoda5与Omoda E5即将迎来焕新升级,现车限时直降,约你双向奔赴!

即日起至2025年4月30日,从Chery Australia授权经销商门店购买Omoda 5 除FX版本的指定车型可享 A$3,000 限时优惠;购买Omoda E5车型更可享高达 A$6,000优惠!

一部沃尔沃,半部汽车安全史!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

一部沃尔沃,半部汽车安全史!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
分享到:

一部沃尔沃,半部汽车安全史!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

夜行高速本是g高危旅程,错误依赖自驾导致小米惨剧让人痛心,什么才是汽车最大的豪华?冰箱彩电大沙发? 娱乐加舒适吸引暂时弄潮买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认知提升,相信最终都会回到原点:安全才是最大豪华。

自1927年沃尔沃创立以来,安全就是其造车核心理念,贯穿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的根本准则。沃尔沃诸多创新推动了整个汽车安全进步,使其成为汽车安全代名词,

1959年,沃尔沃发明三点式安全带,挽救了上百万个生命和家庭, 成为现代汽车的安全基石。

1970年,沃尔沃成立交通事故研究团队,致力于深入分析事故原因与改进向。

1972年,首创后向儿童安全座椅,为儿童乘车安全提供了专业保障。

2002年,推出翻滚保护系统(ROPS),有效提升车辆翻滚时对车内人员保护。

2003年,推出盲点信息系统(BLIS),帮助驾驶者察觉车辆盲区潜在危险。

2008 年,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问世,实现了车辆在特定情况下自动刹车功能,追尾事故降低30%。

2018年,对向车辆智能避让功能上线,再次丰富车辆主动安全配置。

2002年,沃尔沃推出首款大型SUV XC90,一经问世便备受瞩目。它是首款获得Euro-NCAP五星认证SUV,并在IIHS碰撞测试中获得顶级安全评级,是沃尔沃安全理念代表性产品,创下超60万辆车0死亡记录,至今仍是汽车安全史上的奇迹。

2014年,第二代XC90亮相,它不仅在设计和动力方面实现突破,还带来两项全球首创安全科技,路面偏离保护方案和交叉路口自动刹车技术。创新技术提升车辆安全,在豪华SUV市场中脱颖而出。

沃尔沃对于“安全”的理解,也体现出了其独特品牌态度。

首先,安全不分贵贱。从入门到旗舰,全系标配City Safety城市智能安全系统,包括全场景自动紧急制动AEB、对向车辆智能避让、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让每位消费者都享受到同等安全保障。

其次,秉持一视同仁态度。2002年沃尔沃开发孕妇碰撞假人Linda,其体内设有逼真拟生分层结构,遍布100多个测量点,用于研究安全系统对孕妇和胎儿的保护作用。沃尔沃碰撞测试的 “假人家族” 涵盖不同性别、体型和年龄的假人,单个假人造价超百万,体现了对每个生命尊重。

最后,远超标准安全追求。在碰撞测试标准上,沃尔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沃尔沃增加了座椅吸能区域,周全保护不同身材人群。沃尔沃座舱对健康环保材质管控都远超多国标准。

关于智驾,李书福说了实话:汽车首要功能是把我们从A点安全带到B点,至于是不是移动的家,是次要矛盾。沃尔沃不是技术落后, 比其他品牌研究无人驾驶都早,为自驾安全,沃尔沃上了五道安全锁,但依然很克制,不量产推广,因为目前所有车厂无人驾驶远不够成熟,没到绝对安全。沃尔沃更尊重生命!

全新一代VOLVO XC 90即将上市之际,现款XC 90新车正深度打折清货,注重合家安全的朋友们欢迎联系悉尼Five Dock Volvo的Allen李先生, 亲身体验沃尔沃的低调奢华和安全至上, 还有资深Volvo车主社长最喜欢的是北欧简约清新设计。

澳洲车市三月新车销售排行评析

澳洲车市三月新车销售排行评析
分享到:

澳洲车市三月新车销售排行评析

转眼又是月初,转眼一个月时间又已经飞也似地过去。三月间111,617(含电动车)出车量相对去年同期小幅上扬1.2%。电车继续大幅下滑,传统油车(汽油及柴油)同样表现低迷,而混动和插入式混动则无悬念延续大涨行情。

本月车市最亮眼的看点当属BYD首次跃居品牌第七的位置,来自中国的长城同样录得佳绩,而MG则相对黯淡。中国车下一个亮点应该是CHERY,随着廉价车型的不断上市,后市非常看好。与中国车集体井喷形成极大反差的是诸多老牌厂商不断走软,市场规模就这么大,有大面积扩张的,自然就有大幅萎靡的,如VW、NISSAN皆是如此,AUDI甚至已经跌出品牌前20之列。

从车型种类划分,中级SUV仍是本地市场销量占比最大的一个类别,其次是小型SUV,接下来是四驱皮卡、大型SUV和小型车。

日本仍是澳洲市场最主要的货源地,其次是泰国,需要注意的是,排名第三的中国超越泰国应该就在眼前,两者间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韩国和德国位列四五。

照惯例还是按车型类别细分为各位呈现2025一月车市之沉浮。

Micro:(微型车)

  1. Kia Picanto
  2. Fiat 500

Light under $25k:($25,000以下轻型车)

  1. MG 3
  2. Mazda 2
  3. Suzuki Swift

Small under $40k:($40,000以下小车)

  1. Toyota Corolla
  2. Mazda 3
  3. Hyundai i30

Small over $40k:($40,000以上小车)

  1. MG 4
  2. VW Golf
  3. Mercedes-Benz A-Class

Medium under $60k:($60,000以下中级车)

  1. Toyota Camry
  2. BYD Seal
  3. Mazda 6

Medium over $60k:($60,000以上中级车)

  1. Tesla Model 3
  2. Mercedes-Benz C-Class
  3. BMW 3 Series

Large under $70k:($70,000以下大型车)

  1. Skoda Superb

Large over $70k:($70000以上大型车)

  1. BMW 5 Series
  2. Mercedes-Benz E-Class
  3. Porsche Taycan

People-movers:

  1. Kia Carnival
  2. Ford Tourneo
  3. Hyundai Staria

Sports Under $200k:($200,000以下跑车)

  1. Ford Mustang
  2. Subaru BRZ
  3. Toyota GR86

Sports Over $200k:($200,000以上跑车)

  1. Porsche 911
  2. Ferrari two-door range
  3. Lamborghini two-door range

SUV Light under $40k:(轻型SUV)

  1. Mazda CX-3
  2. Toyota Yaris Cross
  3. Suzuki Jimny

SUV Small under $40k:($40,000以下小型SUV)

  1. MG ZS
  2. Hyundai Kona
  3. Haval Jolion

SUV Small over $40k:($40,000以上小型SUV)

  1. BMW X1
  2. VW T-Roc
  3. Toyota CH-R

SUV Medium under $60k:($60,000以下中级SUV)

  1. Toyota RAV 4
  2. Mitsubishi Outlander
  3. Nissan X-Trail

SUV Medium over $60k:($60,000以上中级SUV)

  1. Tesla Model Y
  2. Mazda CX-60
  3. Lexus NX

SUV Large under $80k:($80,000以下大型SUV)

  1. Toyota Prado
  2. Ford Everest
  3. Isuzu MU-X

SUV Large over $80k:($80,000以上大型SUV)

  1. Land Rover Defender
  2. BMW X5
  3. Range Rover Sport

SUV Upper Large under $120k:($120,000以下大型越野车)

  1. Nissan Patrol
  2. Toyota LandCruiser
  3. Land Rover Discovery

SUV Upper Large over $120k: ($120,000以上大型SUV)

  1. Lexus GX
  2. BMW X7
  3. Mercedes-Benz GLS

Light Vans:(轻型货运面包车)

  1. Volkswagen Caddy
  2. Peugeot Partner
  3. Renault Kangoo

Medium Vans:(中型货运面包车)

  1. Toyota HiAce
  2. Ford Transit Custom
  3. Hyundai Staria Load

4×2 Utes:(两驱工具车)

  1. Toyota HiLux
  2. Isuzu D-Max
  3. Mazda BT-50

4×4 Utes:(四驱皮卡)

  1. Ford Ranger
  2. Toyota HiLux
  3. BYD Shark 6